《商品條碼》到底是用甚麼方法辨識資訊的呢?
大家買東西時應該都有注意到、商品上都有一個其專屬《條碼》。

有些賣場還設有《條碼機》,讓消費者自行刷取條碼和確認商品價格。

仔細觀察,這些《條碼》也不過是由一些粗細不同的線條所組成。

到底這些線條中隱藏了什麼樣的高科技,能夠從其中讀取產品資訊和販售價格呢?

要將《條碼》轉換成有意義的資訊,需要經歷 2 個過程:《掃描》和《解碼》。

《掃描機 / 器》以雷射光照射《條碼》:利用「黑條會吸光」與「空白會反光」特性;

並使用《掃描機 / 器》內《光電轉換器》接收所反射之信號;

最後再將強弱不同之反射光訊號、轉換成相對應之電訊號。

由於電腦只能接收「0」和「1」這兩個數字,

因此當它讀到《黑色》時會判斷為「1」、《空白區域》則視為「0」。

透過測量上述「0」和「1」訊號的持續時間,判別換算成《黑條》和《空白》寬度;

而後再根據《編碼規則》、將條形符號轉換為相對應之數字及字元;

最後,由電腦系統進行資料處理:該品項詳細資訊便能被辨識出來。

了解上述《條碼辨識原理》後,是不是覺得科技真的很奧妙呢?!
